为农村学生打开另一扇“门”

2019-11-29 高伟

新学期伊始,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黄土坡教学点一间教室里,10名学生围坐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前兴趣盎然地上着美术课。

大屏幕中,一名“线上”教师正带领学生找寻“秋天的秘密”,学生边听课边有板有眼地用画笔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时不时地,师生之间还会进行互动,学生有疑问可随时提问,教师当堂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过去,由于师资缺乏,音乐、美术这些课只能由其他科老师兼带,质量不高,学生提不起兴趣。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学生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该校校长江宝平开心地说,如今黄土坡教学点不仅能开齐开全音乐、美术等课,而且上课的都是专业教师,学生们可喜欢了。

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这样的情况正在定西市很多学校发生。通过网络课堂,偏远教学点的学生就可以与城里优质校的学生同上一节课。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长期以来,受到地理条件限制,这里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课程无法开齐开好。

“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来说,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开齐开全课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曾在学校做过多年教师的定西市教育局局长盛淑兰认为,在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发展教育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

近年来,定西市以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主线,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已实现全覆盖。

信息化通道搭建起来了,优质教学资源也要跟上。从2018年开始,定西在全市推广实施“阳光课堂联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在一定区域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学和教研新模式的推广。

记者走进渭源县路园镇铁山屲小学的一间教室时,一堂心理健康课正在进行。5名学生端坐着,眼睛盯着大屏幕,认真仔细地边听边写。

这堂课由路园镇路园小学教师张霞主讲,主题是“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上课前,路园学区8所学校的学生都已做好准备。课堂上,张霞运用丰富多彩的课件,从心理、身体两方面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通过语音和视频系统与学生互动交流。尽管相隔很远,但通过直播课堂,师生之间、不同学校学生之间都能同步互动,教师可看到8所学校的每一名学生的一举一动。

张霞介绍,“阳光课堂”联盟实行“1+N”模式,由一位线上主讲教师和N位线下助学教师共同完成N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线上”教师主讲,“线下”教师“助学”,配合组织教学、答疑解惑、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据统计,目前定西市已有1084所学校(含教学点)使用网络直播课堂,涉及音乐、美术、阅读等10多门课程,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偏远教学点部分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开好的问题,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

在盛淑兰看来,相比配齐设备和资源,教育信息化的难点在于真正用好。她介绍,定西市动员和组织全市师生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技术活动,并以国培、省培为引领,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以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了。”渭源县清远镇第一小学校长边雪燕说,很多教师经历了从不会用、不愿用到逐渐爱学爱用的转变,如今不时能听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词汇从教师们口中蹦出来。

不仅如此,定西市还鼓励教师在平台上开通个人工作空间,上传教学工作、个人阅读、教学反思等文章及视频,调动教师主动用网、研网的积极性。

“定西将继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探索‘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服务新模式和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盛淑兰说。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