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 白爱军 云南报道)在位于翠湖公园中心区的莲花禅院的“拾翠”内,有着这样一位手工艺人——他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台前摆弄着工具,细细地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木头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让原本不起眼的木块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而且这样一坐就是一整天,醉心于雕刻的他常常不知身边何人来了又走,他就是“年轮刻坊”的主人寸福宝。
大概是手工艺人都需要有一颗沉静的心,寸福宝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手中的工具一刻没停过,虽然一心二用,却又显得气定神闲且游刃有余。不算大的店面里满满地陈列着他的作品,在这位白族手工木雕艺人的世界里,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做到极致,就是一切的根本。
就如很多其他传统民族手工艺人一样,寸福宝接触木雕是因为家里祖传就做这一行。旧时的白族木雕多用在门窗的装饰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木结构房屋被替代,于是木雕更多地转向了装饰性用途,某种程度上也拓宽了木雕发展的空间。寸福宝从十四岁开始成为专业木雕艺人,到如今已经有十六年。在这十六年当中,他不但从一个青涩少年到成家立业,也把家乡的木雕工艺带到了更大的平台展示给世人,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木雕手工艺人,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满布十指的老茧既是岁月,也是荣耀。
在和寸福宝的谈话中,他说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手工的灵性”。曾经大家为了追求利益和效率,摒弃了手工用机器取代。而经过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发现,其实手工的才是最好的,然而还在坚持手工的人已经不多了。对于寸福宝而言,机器制品是永远替代不了手工制作的。手工作品融入的不止是艺人的手艺,还有艺人的经验、思想、智慧。“一件机器制品和一件手工制品放在一起,哪怕手工那件再粗糙,我也会选择手工做的,因为手工制品带有天然的灵性。”寸福宝就是这样一个坚决的手工拥簇者。
机器制品千篇一律,但手工作品即使是同一位艺人做同一个图案,都会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每一件木雕作品的木材、手工、染色都是唯一的,这就是手工的灵性所在。因为这份坚持,由他创造出来的木雕作品,从选取木材、到雕刻、到上色,全部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光是雕刻的工具都有一百多件,有的作品甚至要耗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只为做出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品。而对手工的热爱,也贯穿了寸福宝生活的方方面面,店里的几件老家具都是他自己去旧货市场淘来,只为上面已经历百年充满岁月感的手工雕花,放在“年轮刻坊”正好相得益彰。
大概所有传统手工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传承,对于寸福宝和他的木雕艺术,这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木雕虽然装饰性很强,看起来漂亮,但每一个作品背后倾注的心血却并不简单。木雕是一门非常繁琐的艺术,一两年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每一个纹路,每一次雕琢,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短期内得不到回报,于是年轻人静不下心来细细钻研;而年纪大了的手工艺人又会受限于视力和体力等客观因素无法再雕刻,于是这门艺术的传承也成了难题。
但寸福宝说起这个棘手的事情,却带着几分从容和乐观“我自己会继续把它好好做下去,因为这是我喜爱的东西。等我的小孩长大了他也感兴趣的话,我就把一切都教给他。还是随缘吧”。虽然坚持传统手工,但寸福宝也并没有与时代脱节,充分地利用了微信平台来进行一些宣传和销售,可他还是最希望顾客来到“年轮刻坊”亲眼看看木雕亲手制作出来的过程。切身感受到木屑的气味,木材的触感,雕刻纹理的质地,比看一百张图片都更能深刻地带给人影响。只有切身看过,才会明白手工木雕的精髓和价值。之前在“年轮刻坊”寸福宝办过一次木雕小课堂,收到的反响很好,愿意了解和学习这门艺术的人数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其实让世人更多地了解木雕,也是传承的一部分吧。
如果你对白族手工木雕艺术感兴趣,不妨找一个阳光温煦的午后来到“年轮刻坊”,听寸福宝细细为你讲述每一块作品背后的故事,看一块毫不起眼的原木,是被怎么样的双手施以魔法,变得充满活力。
"年轮刻坊"创始人寸福宝简介
寸福宝,白族,1985年出生于鹤庆县辛屯镇大登村,白族木雕传承人。昆明鹤庆商会会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年轮刻坊"创始人。
15岁开始学习白族木雕工艺,不仅掌握了白族传统建筑和家具木雕技法和图案,而且对木雕摆件、挂件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2000年在丽江创建了"年轮刻坊"木雕工作室,其后,工作室先后搬迁至昆明翠湖莲花禅院和大观楼。近年来,寸福宝主攻木雕摆件和挂件,以及旅游小工艺品。
其作品创意独特,题材丰富,既有佛教题材,历史文化名人,又有花鸟虫鱼,尤其是在造型、题材和色彩上,能够把民族传统与时尚元素结合,给人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游客的广泛青睐。
2014年8月,在第八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期间,捐赠木雕作品一件,拍卖所得捐给昭通市鲁甸地震灾区,体现了一个手艺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2016年5月,作品《佛手》《富贵花开》分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银奖和铜奖
2016年12月,作品《龙风青花韵》获得""虹山艺术·工美杯"精品评选铜奖
作品《秋荷图》获得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云南民建会员书画摄影艺术展"精工奖"
2017年11月,作品获得携手走进新时代云南民建会员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艺术展"精工奖"
2018年12月,作品《招财貔貅》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
2019年3月,在云南网主办"致敬拾光守艺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十大手艺人"之一
2020年10月作品《虎狮瑞兽》被收藏于云南民族博物馆
2021年6约聘请为助力乡村振兴云南,青年匠人成长营导师,为期两年
2022年4月作品《木刻青花版画》在俊发.文创产品优选活动中荣获银奖
2022年10月作品《青花木刻》在杨善洲纪馆举办的"礼赞二十大奋斗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专题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活动,并无偿捐赠被纪念馆永久收藏
2023年1月作品《大理白族青花木刻》在2023首届中国民族民间"传承.创新"非遗文创大赛预选赛中荣获:最具"非遗传承"代表性作品奖
2023年3月8日至3月10日由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联合举办的"匠心传承"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云南财经大学锺正山美术馆成功举办。